她为东山的游子,准备了一份声音的礼物

“钟声响起归家的信号。”以为离开家乡,到更远的远方,可以摆脱千篇一律的日常,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找到更好的自己——风景看到了,自己也长成更强大的模样,却在某一瞬,被一个熟悉的波长和频率击中,心房塌落了一块。风呼啸而过,念想喷涌而出。于是,声以作舟,渡我回乡。福建漳州东山岛自媒体人黄舒琪做的就是以声为舟的事。淅淅沥沥,是雨滴轻打老瓦的声音;嗒嗒嗒嗒,是脚踩缝纫机的声音;突突突突,是小艇赶浪的声音;嘿——哈,是武者耍姑娘槌耍到酣处的畅快之声;哗~~~,是双面海海水交汇之声;叮叮当当,是叫卖人的轻巧引子,“麦仔膏~”“青草粿~”朗朗传开……唾液汩汩而动。还有,呼~呼~,当站在岬角的黄舒琪向天探出麦杆,风扯动她的衣角,振振有声。“我想找一个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家乡,声音是一个大家一直都在接触,但是又常常忽视的元素。我觉得,‘看’有时会受空间限制,但‘听’是能穿透空间的。”黄舒琪经营“东山声音图鉴”——视频号“有关is”已经半年多。49支短则19秒、长不过两分钟的短片里,她出现在东山的田陌、街巷、寺庙、老店、市场、海岸、灯塔等各个角落,手中的麦既递向山风海涛,也递向手艺人、唱戏的人、做买卖的人、赶海的人……虽然黄舒琪将声音定为主角,但“声色飨宴”的圆满,她也考虑到了。轰,浪峰驼着冲浪的人来了;唰,银被拉成丝,在手艺人的指尖绕转成吉祥如意的祝福;叮叮咚咚,古雅的潮音攀着宫灯缭绕而上、又从琉璃窗倾泄而出……层出不穷的声响,有滋有味的生活,一页又一页散发着清新朝气、文艺潮气的“东山声音图鉴”,集成了福建这座第二大岛的“自然+风物+人文”图鉴。此中的丰富和细腻,《听见这片海》引来对岸诗人杨牧的《我从海上来》作回应。那些反而好像是前生的幻想当我偶然行过春潮澎湃的外乡一点点歌曲在野地里传播,随风飘摇陌上并列着三两只倾斜的箩筐于是, 在旧城楼的一隅我不期然与你相遇,犹豫的神色匆匆匆匆向水声强烈的地方飞散我感觉到布幡和车轮的交击在前方,许多事件在我还没有经过的道路上发生如同必然潮水在背后涌动,更远是岛是喧闹的渡头,市集,寺庙更远更远的是海——《我从海上来》杨牧是台湾花莲人,兼诗人、散文家、翻译家与学者多重身身份,影响后进无数。在太平洋的涛声中长大的他,字里行间总带着缥缈的水气,细细感受,还能触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云脚。《我从海上来》中提到的“喧闹的渡头,市集,寺庙”,这“前生的幻想”,也许就是他年少时在家乡听到的、触到的一切。从“海上来”的杨牧,曾漂洋过海到异国生活多年,数十年后,又回到家乡教书育人。轮回复归的诗歌,轮回复归的人生。诗歌与人生如此契合。黄舒琪也曾离开过东山岛。在外打拼时间越久,对家乡和亲朋的思念越浓烈。既然思念排不开,那就回乡。但回乡并不意味着就是回到安乐窝。“离开家灵魂无处安放,待在家肉身无处安放”,是许多青年面对的艰难抉择。黄舒琪也曾经困扰过。如何留在家乡做喜欢做的事,又能养活自己呢?黄舒琪花了几年时间攒经验、攒资金,今年五月底终于将“有关is”从念想变成了现实。她邀来5名同样爱乡的东山伙伴,一起用声音写东山的“乡愁”,用乡愁之声召唤天南海北的游子,希望更多年轻人回乡,一起来创造青春的东山。万事开头不易。黄舒琪和伙伴们听到不少质疑的声音,但他们想在这座古老的岛上开拓出年轻版图的目标是坚定的。他们坚持做精品,做东山本地的精品。他们走遍全岛,关注一花一叶的变化,每一条短片都是内容真实、角度细腻、画面精美、声音讲究、文案清新,逐渐赢得了许多人的关注和停留,喜爱和评论。东山人会在评论区里谈天说地,外乡人也会想起自己家乡的人和事。如今,“有关is”已经有了两百万的点击量。每一次收集声音,黄舒琪就更爱东山一分。“有一次,我们结束拍摄离开渔船,渔民大哥们笑着跟我们道别。他们的脸庞又黑又硬朗,每个笑容都特别真,那种质朴一下就感染了我。每每想到,总是感动。”这份感动,诗人余光中懂得:与海为邻住在无尽蓝的隔壁却无壁可隔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最豪爽的邻居不论问他什么总是答你无比开阔的一脸盈盈笑意——《与海为邻》(节选)笑意透过声音传向四方。渡你,渡我。编辑 | 陈亦阳主编 | 张素桂监制 | 王丽明读完点个【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点
今晚!CBA战2场,CCTV5+直播浙江男篮VS深圳,菜鸡互啄福建PK江苏
下一篇:李现被杨紫的魔术逗得捧腹大笑,这一幕成为近期娱乐圈的热门话题